摄影营造构图与绘画不同,它不是画出来的,而是通过光学镜头投射获得得,所以它所获取的影像不能受光学特性制约。使用不同集中的镜头不仅在视野(拍摄范围)上不同,而且在画面透视和景深上也有明显的变化。
一、关于镜头和视野的关系
在本教材《照相机实用技艺》一章中,对于镜头和视野的关系已详细讲解。总括一名话,在同一拍摄点上,镜头焦距合愈短,视野愈广,拍摄的影别范围愈宽阔,或反之。
二、镜头焦距和画面透视息息相关
透视是平面造型艺术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和手段。透视关系决定着景物最终在摄影画面中形象的结构关系、清晰程度和空间层次。客观透视有两种表现形态,即线条透视和空气透视。
线条透视也称焦点透视。由于观察景物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,景物向空间纵深延伸的外轮廓线,最后会汇聚在一个焦点上。如图5-5-1a的纵深感,就是线条透视呈现的。
图5-5-1 透视
空气透视也称影调透视。景物在逆光和散光照射下,远近不一的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层次,如图5-5-1b。就如我们站在山顶眺望远方,景物越近越清晰、色调越暖、色彩饱和度越高,而越远的影像越模糊、色调越冷、色彩饱和度越低。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介质如水气、尘埃等微细颗粒,受到光照所造成的物理现象。
对于上述两种场景,变换不同焦距镜头拍摄,其取景效果和透视效果就会增大或减弱,引起画面结构的变化。当使用标准镜头时,由于视角约等于人眼视角46度,所摄得影像范围十分接近人眼视力范围,不会使摄影画面产生特效效果,一般能保持原景物的逼真性。当使用短焦距镜头拍摄,原景物的透视感得到夸张,能从许多较平凡的题材中创造出一种神奇的摄影构图效果。如图5-5-2《新建的高楼》,是美国《生活》画报记者Y.约尔用拴在约15英尺的杆上并装有超广角镜头的照相机,拍下的画面。画面中央的新建筑酷似一个锥形形体,上大下小。当使用长焦距镜头时,原景物之间距离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,拍摄出平时人们眼睛无法觉察的空间现象,形成新摄影构图。如《湖光山色》是用300mm望远镜拍摄的颐和园昆明湖的场面。把本来距离很远的景物压缩在一起,让人觉得它们间的距离似乎很近。
同时,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,移换拍摄距离,获取同等景别画面,其画面构图表面看,主体景物基本相同,但内部透视和后景范围是不一样的。
图5-5-3 江边铁锚
我们来做一个实拍摄试验,分别用焦距为28mm、50mm和200mm三种镜头拍摄江边铁锚,如图5-5-3对比组照。铁锚在构图里均为全身,但三个画面里铁锚和后景的帆船、江岸的关系全然不同。
从以上三图不难看出:光学镜头焦距不同,成像画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。笼统地说,焦距愈短,后景范围和景深就愈大,画面里面后景物都得到清晰的再现;或反之,焦距愈长,后景范围和景深就愈小,画面里往往是主体清晰,后景虚化模糊。
图5-5-4 鸡尾酒 陈勤摄
我们学习本材料《照相机实用技艺》一章还懂得:画面景深和使用镜头的光圈大小也息息相关,光圈开得愈大景深跨度愈短;或反之,光圈愈小,景深跨度愈长。景深对构图也是会产生影响的。在进行摄影构图时,摄影家可以根据艺术构思的需要,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,光圈及物距来控制画面影像的景深范围,实现改变影像的虚实结构,有目的地使某些景物清晰,某些景物模糊。这种重组摄影画面内部构建的效果,可以加强摄影表现力,达到建立新的视觉重点和突出画面主体的作用。如图5-5-4《鸡尾酒》就是应用大光圈、长集中镜头所产生的小景深效果的画面。透明杯中蓝色的酒火在虚幻的人和衣服衬托下引人注目。这种控制景深的手法,可称是摄影艺术表现空间的独有魅力和特点。
此外,摄影者还可以使用不同滤色镜、镜头纱和其他光学附件来调整画面透视结构,控制成像虚实,从而使图像结构产生视觉变化,更好地体现艺术构思。
本文摘自羽翼国际艺术学校自制摄影学习教材上之“第五章 摄影构图”,本书由杨恩璞教授主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