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晴天景物的曝光控制
晴天的光照强烈,光线直射而硬朗的性质,使得被照射的各种景物结构轮廓清晰、明暗反差大、立体感强、色彩真实。对于曝光控制来说,由于强光和硬光的特征,物体的明暗反差是要注意的重点。根据光线照明角度的变化,又可分为顺光、侧光和逆光三大类型。
1、顺光景物的曝光控制
在曝光控制上来看,顺光景物最容易处理。因为景物明暗之间的亮度差距小,拍摄时具有较大的曝光宽容度,可以自由选用数码载体、黑白、彩色负片或者宽容度窄小的彩色反转片。只要选择一个反光率适中的对象测光,并直接实施曝光,就能获得一幅曝光正确的画面。
如图4-3-5是对绿色草坪测光,得知曝光组合F8、1/250秒快门速度,拍摄时不加任何增减直接曝光。获得的画面上,红球、绿地和蓝天的色彩、质感和影调都很好,整体和谐美观。
2、侧光景物的曝光控制
从曝光控制上来看,侧光景物比较好处理。当景物的明暗反差小时,曝光控制类似于顺光景物。当景物的明暗反差较大时,则要根据表现景物亮部或暗部的不同需要来选择曝光。通常是以景物的中间亮度区域为基准,结合亮部和暗部的情况,来选择曝光量的大小。
我们来看《中国银行》(见图4-3-6)的曝光处理,下午的阳光侧射在大楼表面,开成了明显的受光面、中间面和背光面,是一幅明暗反差比较适中的场景。现场对大楼右边标有中国银行字样的长方形块面测光,曝光组合为光圈F8、快门速度1/500秒,为了使大楼左边的受光面更明亮,增加一档曝光—(即光圈F8、快门速度1/250)秒拍摄,画面整体也显得更为明快。
2、逆光景物的曝光控制
从曝光控制上看,逆光景物的难度最大。因为逆光下被摄物体的反光率不能得到正常反映,景物的明暗差距很大,远远超过数码载体和感觉胶片的宽容度,景物的色彩、质感和层次都难以真实再现。唯一特殊的是,逆光对于拍摄剪影是最合适的,曝光控制上也容易实现,只要背景够亮,再让被摄主体欠缺2级曝光量或者更多,就可以获得一幅标准的剪影画面。
以《海礁》的拍摄为例。太阳逆射过来,在海面上映射出一片亮度极高的区域,礁石和树木黑暗一片(见图4-3-7a)。对海面明亮反光部位测光(F22、1/8000秒),在此基础上增加2级曝光量拍摄,使海面在明亮之中又有良好的层次细节,礁石和树木因为背光面且严重曝光不足,成为轮廓清晰的黑色剪影,整个画面呈现出某种神秘感(见图4-3-7b)。如果以树木为重点,曝光量增加4级才有一些层次,而海面却因曝光过度质感受到严重损失(见图4-3-7c)。
再看一个例子,是逆光下增加曝光量,改善被摄对象暗部层次照明的做法。如图4-3-8,侧逆光下人脸部轮廓十分鲜明,但正面大部分处于明暗之中。如果曝光量不够,暗部的质感、细节和色彩就会损失。图4-3-8b在原来的曝光组合(F4光圈、1/250秒快门速度,闪光灯辅助照明提高1级)拍摄,结果人物脸部的质感和色彩都有很好的表现。
二、阴、雨、雾天景物的曝光控制
阴、雨、雾天气时,太阳被云层遮挡,光线没有方向性而四处散漫照射,光线柔和均匀。景物没有强烈的明暗反差,而且相互之间的亮度差距小,是典型的低反差场景。
对曝光控制来说,阴雨天光线柔和,影像载体的宽容度相对更大,也就增加了曝光的保险系数,具体拍摄中要注意的有三点:一是曝光可欠半级左右,这样画面色彩饱和、影调稳重。二是避免曝光过度1.5级以上,因为这会使画面中深暗影调变灰,画面飘而不稳。第三是阴雨天光线色温高,使景物色彩偏蓝紫色。
如《青石板》的拍摄,就是对雨中景物有意减少曝光的例子。原图(见图4-3-9a)的曝光组合为F8光圈、1/60秒快门速度,现场减少1级曝光量(F8光圈、1/125秒快门速度)拍摄,得到的画面色调更浓郁(见图4-3-9b)。
而《春归》的不同曝光处理,说明拍摄雨景时曝光过度要谨慎。原图(见图4-3-10a)测光对象是现场中占主导地位的绿叶,测光组合为F8光圈、1/250秒快门速度,未加调整直接曝光拍摄。增加2级曝光量拍摄(F8光圈、1/60秒快门速度),景物的影调和色彩都变得轻淡,画面也显得有点轻飘(见图4-3-10b)。
在摄影曝光控制中,浓雾(烟雾)是一个特殊对象。因为浓雾下背景虚化为一片白色,被摄实物往往呈深色剪影状。安背景来处理曝光,通常拍摄成剪影或半剪影效果,如图4-3-11.若增加辅助光或者加大曝光量,雾景效果也就会失去。
本文摘自羽翼国际艺术学校自制摄影学习教材上之“第四章 摄影曝光控制”,本书由杨恩璞教授主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