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以来,人们一直使用感光胶片和照相纸来记录、保存影像,现今还有不少人使用它们拍摄照片。因此,对传统感光材料和冲洗加工应有所了解。传统感光材料主要有感光胶片(前期拍摄影像)和照相纸(后期制作照片)两种,这两种材料又可分为黑白和彩色两大类。
目前,使用最多的是彩色负片,人们用它拍摄各种题材;彩色反转片的使用范围主要是专业摄影里,黑白负片和黑白反转片则局限在极少数摄影家的艺术创作之中。
负片拍摄后经过显影、定影冲洗处理,胶片上就会出现与实际景物明暗、色彩相反的负像画面,通常也叫它底片。反转片拍摄后经过冲洗,胶片上出现与拍摄景物明暗、色彩相同的正像画面,它的加工过程与负片是不一样的。
底片经过印像或放大并冲洗后,就可获得正像照片(见图6-4-1)。印放制作照片时,印像所得的照片等于底片大小,放大照片则比底片大,至于放大多少由需要来定。正像照片一般是在照相纸上完成,我们称之为照片。也有摄影家自己制作纸张、布料和木板等感光介质的照片,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。
无论是感光胶片还是照相纸,都需要经过化学冲洗加工,才能使感光的影像显现、固定并保留下来。传统的感光材料冲洗加工主要分两个过程:显影和定影。显影的作用是,将已经感光 形成的被摄物体的潜影,通过显影药液显现出来,并成为合适的影像。定影的作用是,将已经显现出来的影像,通过定影液进行固定,成为可长期保留的影像画面。具体见图6-4-2:
在传统后期印放照片过程中,对前期拍摄的影像的缺陷和不足,也可进行调整、修饰或创意合成等制作加工。如对底片进行减薄和加厚处理,以改变其反差和明暗关系。同时,印放照片的照相纸也分为1号、2号、3号和4号等型号,分别具有低反差、标准反差、较高反差和高反差的功能,可以针对底片的明暗反差进行搭配,获得满意的影像效果。在色彩的处理上,主要是通过加用各种彩色滤光片,达到强化或减弱某种色彩效果的目的。
目前人们使用感光胶片拍照,后期冲洗加工几乎全委托给专业彩扩店进行,从冲洗胶片到扩放照片由自动化专业机器按有关工艺流程完成,具有标准统一和质量稳定的优点。只有少数摄影家为了艺术创作需要,自己配备了一套手工印放设备制作照片(见图6-4-3)。因此关于传统感光材料的复杂冲洗工艺,简单了解上述内容即可。
最后,需要特别强调的是:一幅摄影作品的诞生,包括拍摄前的构思,拍摄中的光影 处理、构图安排和即发运用,还有拍摄后的制作加工等多方面的因素,缺一不可(见图6-4-6)。我们不赞同厚此薄彼的瘸腿行为,提倡摄影整体的强壮发展。因为只有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成功,才能获得令人赞叹的、精致完美的作品。
本文摘自羽翼国际艺术学校自制摄影学习教材上之“第六章 摄影图片后期制作”,本书由杨恩璞教授主编。